Azure Developer cheat sheet

Back
Category : Home

Microsoft Azure is huge and changes fast! There are more than 200 services in Azure, with many features—𝗧𝗵𝗲 𝗿𝗮𝘁𝗲 𝗮𝘁 𝘄𝗵𝗶𝗰𝗵 𝘀𝗲𝗿𝘃𝗶𝗰𝗲𝘀 𝗲𝘃𝗼𝗹𝘃𝗲 𝗶𝘀 𝗮𝗺𝗮𝘇𝗶𝗻𝗴. New services always come out and are constantly being improved with new features. Microsoft can do this because most services are owned by separate teams that develop functionality. This high rate of change is great because it provides new ways to solve problems. However, 𝗶𝘁 𝘁𝗮𝗸𝗲𝘀 𝗮 𝗹𝗼𝘁 𝗼𝗳 𝘄𝗼𝗿𝗸 𝘁𝗼 𝘀𝘁𝗮𝘆 𝘂𝗽-𝘁𝗼-𝗱𝗮𝘁𝗲. It takes much work to keep track of new services and their purpose in the Azure world. So the question is how to stay up-to-date. Here are some essential information sources:

𝗔𝘇𝘂𝗿𝗲 𝗙𝗿𝗶𝗱𝗮𝘆: 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shows/azure-friday/.

𝗔𝘇𝘂𝗿𝗲 𝗧𝗵𝗶𝘀 𝗪𝗲𝗲𝗸: https://learn.acloud.guru/series/azure-this-week.

𝗔𝘇𝘂𝗿𝗲 𝗨𝗽𝗱𝗮𝘁𝗲𝘀: 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updates/.

𝗔𝘇𝘂𝗿𝗲 𝗔𝗻𝗻𝗼𝘂𝗻𝗰𝗲𝗺𝗲𝗻𝘁𝘀: 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blog/content-type/announcements/.

𝗔𝘇𝘂𝗿𝗲 𝗕𝗹𝗼𝗴: 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blog/.

𝗔𝘇𝘂𝗿𝗲 𝗔𝗽𝗽 𝗦𝗲𝗿𝘃𝗶𝗰𝗲 𝗧𝗲𝗮𝗺 𝗕𝗹𝗼𝗴: https://azure.github.io/AppService/. Also, check my 𝗔𝘇𝘂𝗿𝗲 𝗗𝗲𝘃𝗲𝗹𝗼𝗽𝗲𝗿’𝘀 𝗖𝗵𝗲𝗮𝘁 𝗦𝗵𝗲𝗲𝘁

: https://github.com/milanm/azure-cheat-sheet.

01 Jon Skeet

個人名望:Stack Overflow總排名第一的大神,每月的問答量維持在425個左右。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Google軟體工程師,代表作有《深入理解C#(C# In Depth)》。

網路上對Jon Skeet的評價:

“他根本不需要調試器,只要他盯一下代碼,錯誤之處自會原形畢露。”
“如果他的程式碼沒有通過編譯的時候,編譯器就會道歉。”
“他根本不需要什麼程式規範,他的程式碼就是程式規範。”


02 Gennady Korotkevich

個人聲望:程式設計大賽神童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年僅11歲時便參加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創造了最年輕選手的紀錄。 2007-2012年間,總共取得6面奧賽金牌;2013年美國電腦協會程式設計比賽冠軍隊成員;2014年Facebook駭客盃冠軍得主。截止目前,穩居俄程式網站Codeforces聲望第一的寶座,在TopCoder演算法競賽中暫列榜眼位置。

網路上對Gennady Korotkevich的評價:

“一個程式神童。”
“他太令人驚訝了,他相當於我在白俄羅斯建立了一支強大的編程隊伍。”
“徹底的程式天才。”


03 Linus Torvalds

個人名望:Linux之父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

Linux和Git之父,一個開源的作業系統;
1998年EFF(電子前沿基金會)先鋒獎得主;
2000年英國電腦學會Lovelace獎章得主;
2012年千禧科技獎得主;
2014年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電腦學會先鋒獎得主;
2008年入選電腦歷史博物館名人堂;
2012年入選網路名人堂。

網路上對Linus Torvalds的評價:

“他簡直優秀得無與倫比。”


04 Jeff Dean

個人名望:Google搜尋索引技術的幕後大腦。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Google大規模分散式運算系統的設計師,例如:網站爬行,索引與搜索,線上廣告,MapReduce,BigTable以及Spanner(分散式資料庫)。 2009年進入美國國家工程院;2012年美國電腦協會SIGOPS Mark Weiser Award以及Infosys Foundation Award獎得主。

網路上對Jeff Dean的評價:

“使數據挖掘取得了突破性發展。”
“能夠在各項工作都已安排得滿滿的情況下,仍能構思、創作、發佈出MapReduce以及BigTable這些令人讚嘆不已的工具。”


05 John Carmack

個人名望: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經典師祖《Doom》(毀滅戰士)之父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id Software公司共同創辦人,製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遊戲,如:《德軍司令部》(Wolfenstein 3D,又名《刺殺希特勒》)、《Doom》(毀滅戰士)、《Quake》(雷神之鎚)。引領了許多電腦顯示領域的新技術,包括:adaptive tile refresh(切片適配更新)、binary space partitioning(二元空間分割)、surface caching(平面緩存);2001年進入互動藝術與科學學院名人堂;2010年收穫遊戲開發者精選獎終身成就獎殊殊。

網路上對John Carmack的評價:

“製作了很多革命性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遊戲設計者。”
“他能在一周內就完成任何的基礎設計工作。”
“他是會程式設計的莫札特。”


06 Richard Stallman

個人名望:Emacs文字編輯器,多種語言編譯器GCC的創造者。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GNU專案發起人,開發出許多核心工具,例如:Emacs,GCC,GDB和GU Make Free Software公司創辦人。 1990年獲得美國電腦協會Grace Murray Hopper獎項;1998年獲得EFF(電子前沿基金會)先鋒獎。

網路上對Richard Stallman的評價:

“曾獨自一人與一眾Lisp黑客好手進行比賽,那次是Symbolics對陣LMI。”
“儘管我們對事物有不同看法,但他一定是最有影響力的程式設計師,無論現在還是將來。”


07 Petr Mitrechev

個人名望:最具競爭力的程式設計師之一。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分別在2000年與2012年收穫國際奧林匹克資訊競賽金牌;2011年與2013年贏得Facebook黑客杯賽;在2006年贏得谷歌Code Jam程序設計大賽以及TopCoder算法公開賽;截止目前,暫列TopCoderPetrtr​​測中排名第一,在第五賽制演算法中排行。

網路上對Petr Mitrechev的評價:

“即使在印度,他都是程式設計競賽者心中的偶像。”


08 Fabrice Bellard

個人名望:開發出類比處理器的自由軟體QEMU。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開發了許多著名的開源軟體,例如:QEMU硬體模擬虛擬平台,FFmpeg多媒體資料處理軟體,Tiny C編譯器,LZEXE解壓縮軟體。在2000年與2001年贏得國際C語言混亂代碼設計大賽冠軍;2011年贏得GoogleO’Reilly開源設計獎;前圓周率計算精度世界紀錄保持者。

網路上對Fabrice Bellard的評價:

“他的作品總是令人印象深刻和光芒四射。”
“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程式設計師。”
“他是軟體工程領域的尼古拉·特斯拉。”


09 Doug Cutting

個人名望:開發開源全文檢索引擎工具包Lucene。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除了Lucene,還開發了著名的網路爬蟲工具Nutch,分散式系統基礎架構Hadoop,這些大師級作品都是開源的。目前任職Apache軟體基金會主席。

網路上對Doug Cutting的評價:

“他開發出卓越超群的全文檢索引擎工具包(Lucene/Solr)以及為世界打開了一扇通往大數據的大門。”
“開源的Lucene以及Hadoop為全球創造了無數的財富以及就業機會。”


10 Donald Knuth

個人名望:《電腦程式設計藝術》(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一書的作者。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著有數本影響深遠的程式設計理論書籍;發明了TeX數位排版系統;在1971年成為首位獲得美國電腦協會Grace Murray Hopper獎項的人士;1974年獲得美國電腦協會A.M. Turning獎項;1979年被授予國家科技獎章;1995年獲得美國電腦協會A.M. Turning獎項;1979年被授予國家科技獎章;1995年獲頒電氣和新博物館歷史獎章。

網路上對Donald Knuth的評價:

“我曾經有幸使用過一款無限接近零錯誤的大型軟體,它就是TeX。”


11 Anders Hejlsberg

個人名望:創造了Turbo Pascal。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Turbo Pascal的原作者,Turbo Pascal是最受歡迎的Pascal編譯器之一,也首次為Pascal帶來整合的開發環境。主導開發了Turbal Pascal繼承者Delphi。首席C#設計師與架構師;2011年獲得Dr.Dobb’s Excellence in Programming榮譽。

網路上對Anders Hejlsberg的評價:

“我崇敬的程式大師,是我通往專業軟體設計師道路上的領路人。”


12 Ken Thompson

個人名望:創造了Unix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與Dennis Ritchie一起創造了Unix。

同時也是B程式語言,UTF-8編碼,ed文本編輯器的創造者、設計者。 Go程式語言的開發者之一。 1983年與Ritchie一起獲頒美國電腦協會A.M. Turning獎項;1994年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電腦學會先鋒獎得主;1998年獲頒國家科技獎章;1997年入選電腦史博物館名人錄。

網路上對Ken Thompson的評價:

“世界上最傑出的程式設計師。”


13 Adam D’Angelo

個人名望:問答SNS網站Quora的創辦人之一。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前Facebook CTO、研發副總裁,創建了news feed(資訊流)的基礎架構。 SNS網站Quora的創辦人之一。 2001年以高中生身分參加美國電腦奧林匹克競賽,最終取得第八名的佳績。 2004年幫助加州理工學院摘下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比賽團體銀牌。 2005年進入Topcoder大學校際演算法競賽決賽。

網路上對Adam D’Angelo的評價:

“一位程式設計全才。”
Mark Zuckerberg的評價:“我做的每一個好東西,他都能做出六個。”


14 Sanjay Ghemawat

個人名望:Google架構師團隊中的核心人物。

個人簡介/主要榮譽:幫助Google設計並推出了大型發布式運算系統,包括:MapReduce、BigTable、Spanner以及Google檔案系統。開發出Unix ical日曆系統;2009年進入國家工程院;2012年美國電腦協會Infosys Foundation Award獎項得主。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514777

項目概覽

香港編程學會推出技術義工計劃,為非牟利組織(NGO)開發一個會員系統(Memebership System),旨在簡化會員管理、追蹤義工活動並提升行政效率。長久以來,香港的programmer可能被認為較少參與開源或公益項目,這次活動可展示他們對社會的貢獻,改變刻板印象。

目標

  • 香港有大約9000家非牟利組織,大灣區為數萬家。希望在五年內有3000家非牟利組織使用。
  • 參加的年青人可以得到足夠的技術培訓及支持。

經過一兩年嘅觀察,前前後後都睇過近百個學生嘅水準,國際學生編程能力的確係比較強,原因如下

  1. 佢地係學校揾到同路人,讀本地學校嘅極大機會揾唔到。國際學生會主動參加比賽,而香港本地學生要阿Sir踢先會郁,好似谷玩咁
  2. ⁠國際學校有自己computing conference ,佢地會講下最近做左咩,總之佢地嘅性格就係開放好多,會主動同人溝通到。本地生基本上好似自閉咁
  3. ⁠國際學生好多時都有Github,我見到佢地不停寫不停係Github同人吹水,本地學生無呢個動作
  4. 國際學生返到屋企無乜功課做,私人時間多,多左自由探索呢個世界嘅時間。本地學校幾十年無變,認為要餵學生食先係老師功勞,間接燒哂學生時間
  5. 國際學生好少補習,香港學生補到隻狗咁,最好笑就係補啲自己根本唔鐘意嘅科去chok成績。我懷疑國際學生嘅家長係咁諗,佢地係社會都係中上層,根本唔洗個仔用成績去換取個仔向上爬,而本土家庭絕大部份仲認為個仔要攞好成績先有前途
  6. 國際學生Top嗰批我見到佢地有github pull request,本地學生無。國際學生所用嘅stack同工具更接近業界人士,而本土學生一句說話講完:玩玩具

有幾點值係注意:

  1. 唔好以為國際學生佢地屋企擲好多錢俾佢地學編程,佢地好多都係得部macbook,反而本土學生學乜學實,屋企肯洗錢俾佢地學STEM。但最終結果本土學生俾國際學生反殺,原因好簡單,私人探索時間比金錢更重要
  2. 唔好以為國際學校好多錢擲比啲學生,啲國際學生話俾我知學校唔會俾錢佢地玩任何野搞任何活動。反而本土學校有更多嘅錢去搞呢搞路。國際學校贏在嗰嗰位就係做中間人,老師知自己唔係編程專科就會line up啲高手俾學生,等佢地自己搞。而本地學校就要係教學到揸Fit,所有野最好親自教。本地學校都有揾教育公司到校教,但呢個market已經玩爛左,香港啲教育公司係派未畢業嘅學生去教,而教育公司當學校係水魚,裏面做嘅人亦都唔係業界正一線programmer。國際學校嘅阿Sir揾業界人士介紹俾佢地啲學生識,記住,唔係去教,係識,姐係做個朋友嗰種,咁其實勝負已分
  3. 科研最重點係自發性,國際學生搞左個research council

家長取勝之道:

如果有兩個學生,同樣鐘意寫Program,有着同樣嘅天份,勝負在於兩樣野: 邊個有更多時間投入嘅贏,邊個撞到可以帶自己嘅人贏

檢索增強生成(RAG)開發者棧是一個專為提升 AI 驅動應用設計的綜合工具和技術生態系統。以下是按大語言模型(LLMs)、框架、向量數據庫、數據提取、開放 LLMs、文本嵌入和評估分類的關鍵軟件概覽。

大語言模型 (LLMs)

  • Llama 3.3:一款高效且多功能的開源模型,適合自然語言任務。
  • Claude:由 Anthropic 開發,擅長對話 AI,注重安全性和可解釋性。
  • OpenAI:LLM 開發的先驅,提供如 GPT 等強大的模型,適用於廣泛應用場景。
  • Gemini:Google 推出的 LLM,整合多模態功能,適應多樣化使用案例。
  • Mistral:以輕量和高性能語言模型著稱。
  • DeepSeek:優化用於深入研究和處理複雜查詢的模型。

框架

  • LangChain:簡化 LLM 與外部數據源及記憶整合的框架。
  • Haystack:開源 NLP 框架,專為構建可搜索的問答系統。
  • Depf:專注於性能的 AI 模型開發與部署工具。

向量數據庫

  • Pinecone:專為相似性搜索和 AI 應用設計的託管向量數據庫。
  • Qdrant:開源向量搜索引擎,具有高可擴展性和易用性。
  • Cohere:提供針對自然語言處理任務的向量搜索功能。

數據提取

  • CrawAI:用於網絡爬取和數據提取的工具,供 RAG 系統使用。
  • ScrapeGraphAI:結合網絡抓取與 AI,高效提取結構化數據。

開放 LLMs

  • Face:由社區驅動開發的開源 LLM。
  • Ollama:一個簡單運行開源 LLM 的本地平台。
  • GROQ:以速度和處理大語言任務的效率著稱。
  • Llama Parse:用於 Llama 模型的解析工具,處理多樣化文本輸入。
  • Together:一個協作平台,供開發和共享開源 LLM。

文本嵌入

  • Giskard:提供生成和評估文本嵌入的工具,提升模型性能。
  • Voyage:專注於為語義搜索創建高質量嵌入。
  • trulens:提供文本嵌入模型的評估和調試工具。
  • Cohere:還提供嵌入服務,增強文本相似性任務。

評估

  • 沒有列出具體的評估工具,但該棧依賴上述組件來評估和改進 RAG 性能。

這個棧通過利用針對開發過程不同方面的多樣化工具,賦予開發者構建複雜 RAG 應用的能力。

量子電腦的編程範式日新月異,仿制Oreilly的QCEngine用於教學有好大好處。QCEngine的building block只有十數個,要仿制唔難。睇左代碼,佢係用JS嘅Eval去執行模擬,原理唔高深。https://github.com/machinelevel/QCEngine 。至於QCEngine係用Canvas做動畫,用AI改用SVG做,只用左30秒。

Building Block

香港,2025年7月26日 – 香港編程學會(HKPS)今日宣布推出全球性計劃「Student Cloud」,旨在建設一個創新的雲端學習平台,賦能全球學生通過先進技術實現高效、靈活的學習體驗。此計劃將整合雲端技術、人工智能和協作工具,為學生提供無縫的數位學習環境,促進知識共享與全球教育聯繫。

計劃背景與目標

隨著數位化教育的快速發展,HKPS意識到雲端技術在提升學習體驗中的關鍵作用。「Student Cloud」計劃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可擴展且易於使用的雲端平台,支援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該平台將涵蓋課程資源管理、線上協作、實時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輔助學習功能,幫助學生在全球化教育環境中脫穎而出。

HKPS院長陳博士表示:「『Student Cloud』不僅是一個技術平台,更是連接全球學生的橋樑。我們希望通過這一計劃,幫助學生掌握21世紀所需的數位技能,同時促進跨文化的學術交流。」

平台核心功能

「Student Cloud」平台將提供以下核心功能:

  • 雲端課程資源庫:學生可隨時隨地訪問課程材料、錄播講座和互動學習內容。
  • 人工智能輔助學習:整合AI驅動的個性化學習助手,提供即時反饋和學習建議,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 全球協作空間:支持學生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進行線上小組討論、項目合作和跨校交流。
  •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採用先進的加密技術和符合國際標準的數據保護措施,確保學生信息安全。
  • 可擴展基礎設施:基於雲端技術的靈活架構,支持數百萬用戶同時使用,滿足不同規模學校的需求。

全球影響與合作

「Student Cloud」計劃將與全球多所教育機構、技術公司和非營利組織合作,共同推廣數位教育解決方案。首批合作夥伴包括領先的雲端服務提供商和教育科技公司,這些合作將為平台提供技術支持和豐富的學習資源。

此外,HKPS計劃為發展中國家的學生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平台訪問權限,以縮小全球教育差距。預計到2026年底,該平台將惠及超過50萬名學生,覆蓋亞洲、歐洲和北美等多個地區。

實施計劃與未來展望

「Student Cloud」平台將於2026年第四季度正式上線,首批試點項目將在香港、英國和新加坡的選定學校展開。HKPS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逐步擴展至全球更多地區,並持續升級平台功能 。「我們相信,『Student Cloud』將重新定義數位教育的未來。通過這一平台,學生不僅能獲得知識,還能培養創新思維和全球視野。」

感謝JCI Victoria舉辦一場好有義意嘅AI + RISC-V分享會。特別鳴謝會長Jay Lee,Rico,Zico及JCI國際青年商組織這次活動

香港編程學會正聯同學界合作開發一個創新的物聯網平台(IoT Platform),無縫整合到 Semiblock,這是一種旨在以引人入勝且易於理解的方式教導孩子編碼的動態工具。該平台透過用戶友好的基於區塊的編碼介面實現即時數據交換、視覺化和原型設計,使年輕學習者能夠探索物聯網 (IoT)。透過 API 功能,它允許學生創建將實體設備連接到數位系統的互動式項目,促進有關感測器、數據處理和智慧技術的實踐學習。該平台嵌入在 Semiblock 中,簡化了複雜的物聯網概念,使兒童能夠輕鬆理解,同時鼓勵透過Coding發揮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整合提供了強大的教育體驗,將理論Coding技能與實際的真實世界物聯網應用結合。

黃敬群(Jim Huang,網路暱稱 Jserv、宅色夫),是台灣知名的自由軟體開發者與學者,是一位活躍於科技圈有着非常高動手能力的教授。他對系統級別的東西例如Operating System,Compiler等等有着很全面的了解。訪問當中黃教授介紹了他團隊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hands-on之教育家。黃教授幾十年來專注於System Programming,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學者。

黃教授的Github充份表現出他對寫程式和求真的熱情,他的論文都會實作而不是玩理論,是一位很愛動手的教授

個人特質

  • 工程師精神:黃敬群自述從聯發科「科技新貴」到技術長,再到學術研究者,始終以工程師身份為傲,追求技術創新與終身學習。
  • 影響力:被譽為「有生命溫度的工程師」,其從業經歷與自學故事激勵許多學生與年輕工程師。https://blog.tiandiren.tw/archives/10043